總網頁瀏覽量

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

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是最坏的时代

一直以來,我都習慣了每個星期六,獨個兒跑去中央圖書館,看看亦舒,衛斯理,赤川次郎的小說, 聽聽真正歌神歌后張學友和王菲的每一支情歌

一座圖書館是一個失落了精神文明城市中的燈塔,偶然讓人呼一口氣的綠
由97回歸後,我都盡量保存著一有空就往圖書館的習慣,讓自己在亂世中也保存一點理性


看著人們在九七年時的地在一眾困在象牙塔的學者盲目吹捧下,對前景感到極度亢奮
在商人治港下,不少當時的六,七十後經歷人生最大的危機,背著一個蝸牛殼,過了一個迷失的十年;通縮數年,看著自己個殼的價值不停地下跌,所有當時畢业時的抱負,理想也消磨得一朝二淨,只求那屁股的債能有朝一天能還清,直至現在,個殼才只做回到原價,一切都彷如隔世; 有時你問為何六十,七十後為何罵八,九十後沒出色, 要知道他們這一代人的大部色和青春的付出就是他們背上的這個殼,他們有人當時每日以淚洗面,戰戰兢兢工作,只求在那緊拙開支的年袋可以保住工作,每個月尾安安份份將七成的人工供給他們的按揭,這是一種對於那一代,最痛苦的懲罰,箇中的精神痛苦,哪是這一代能夠體會呢?

在過往14年, 看著每年往中央圖書館的人數逐年減少,而往大學的人卻多了;看著香港在回歸後高舉假大空,大搞學歷通漲,連樹仁都成了大學了;昔日的大學生心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窮書生;收緊土地供應,將領匯上市,製造一般中小企都支持不住的營商環境,好讓壟斷橫行;盲環保,只顧細眉細眼;停車熄匙,請問我們的焚化爐在哪?教育改革;母語教學;斷送香港的老本;另外為何男仕入大學少個女仕,自己計條數就可以:入大學, 英文合格是最要緊, 不少在大學的科目更把英文的分數比重提高, 基乎所有女校和男校都是為當年的英文學校,而男女校只是數間之中得一間是英中,而女校的數目又是男校數目十數倍, 當年友人的男孩, 我一直勸他要兒子往英國,上年剛從英國名校UCL畢业,避過香港教改的十年浩劫;

看著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薄弱, 我一點也沒有怪過今日的年青人; 他們知道舊有的路而是走不通了, 憑著讀書通往上層的路被緊緊倒塞,連一個90後都識答沒父蔭,沒裙帶的幫手,根本可能連為地产商打一世工的資格都沒有,倒不如炒炒IPHONE,可能賺得更多;
一個九十後向我計了一條好有趣的數學:

"我Bachelor畢业時借了政府 12 萬; 我剛23
再想讀一個Master,再借16萬;     我剛25
而現在當我好順利入了一間公司,有1,5000一個月;我每個月還$7000, 我要還40 個月,我剛28
我當我累積三年經驗後,奇蹟地每年工資增長10%(我心想:你真是大想頭);假設自己不食, 不給屋企人家用,不拍拖,乘車不用錢,我都要在第四年才儲夠約90萬,去買一層天水層的居所。"

我倒不如這一輩子跟父母過,好了。"

我雖然想和他說:你好沒出色
但聽到以上的計算, 我也說不出什麼,畢竟本人公司的大學生入職點也只有一萬二
都不知該責罵,還是同情, 畢竟香港也不是有很多人能進大學
我本是跟他說,好多人都是30~40 才去買房,
但一想到又要香港這一代年輕人走60~70後的回頭路,把一生的青春在一座房子(而且是發水),作為一個知識分子, 用我們將以前的人認為值得和成功的價值觀強放在他們身上,又是否公平呢?我實在答不出,


世間的一切沒有半點的同情; 只有客觀的發生;
只是不知為何回歸多年,先讓六,七十後得一個迷失的十年
再讓八,九十後得一個掙扎的十年;為何香港人總是多災多難

英國人的管治智慧和城府, 就如同當年拒用歐元般瀟灑而內斂,只有在十數年之後的今天,人們才會驚訝其金絲眼鏡下,那一雙能看透時局的黑色雙瞳中隱約乍視的光芒





"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;

 這是智慧的時代,也是愚蠢的時代;
 這是篤信的時代,也是疑慮的時代;
 這是光明的季節,也是黑暗的季節;
 這是希望的春天,也是絕望的冬天;
 我們什麼都有,也什麼都沒有;
 我們全都會上天堂,也全都會下地獄。"狄更斯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